恒达资讯
新华社青岛2月16日电 题:百年老街的“变”与“不变”
新华社记者袁敏
春节期间,山东青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灯火辉煌,人潮涌动,别具风情的德式建筑张灯结彩。74岁的摄影爱好者李永毅穿梭在人群中,时不时举起相机拍下精彩瞬间。
“都说‘先有中山路,后有青岛城’。”李永毅说,1897年始建的中山路是青岛城市化的起点,也是青岛商业、金融、文化的中心,被称为青岛“母街”,一度与上海的南京路、北京的王府井齐名。
图为如今的中山路一角。新华社记者袁敏 摄
春节期间,百年鲁菜饭店春和楼生意十分红火,除夕年夜饭提前一个月就全部订满。饭店门口,康有为题写的“春和楼”三个大字格外醒目。“以前能进春和楼吃顿饭是件特有面子的事儿,李鸿章、康有为等一大批名人都曾来此。20世纪80年代春和楼改造后,很多人想进来看看,每天在外面排长队。后来没办法,就变成买票进了,花5毛钱可以进来看看,花1块钱可以在这坐着喝杯茶。”老厨师长周泽顺回忆。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春和楼渐渐成了物美价廉的“亲民之选”。今年过年前,饭店推出年货非遗礼盒,春和楼香酥鸡、春和楼蒸饺、荷花酥……这些曾为文人名士称道的“当家菜品”如今成为非遗产品,上了青岛人的年夜饭餐桌。为了满足食客的多样需求,春和楼还推出小包装产品,方便随时食用。
“经历了百年的风云起伏,餐饮时尚在变,市场需求在变,我们也在不断创新,但不变的是我们对青岛老味道的坚守。”饭店负责人沈婷说。
近年来,青岛持续推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,释放老字号文化吸引力,丰富沿线业态,将中山路打造为老字号云集、商铺鳞次栉比、历史气息浓厚的商业文化旅游街区。目前已完成372个里院建筑、62栋文保建筑和若干老字号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价值要素载体的历史资料挖掘工作。
图为春节期间的劈柴院。新华社记者袁敏 摄
“过年前会跟着大人来买新衣服、新文具,店里总是人来人往。那时大家还住平房,店里有一个宽敞又气派的电梯,我们小孩每次都要过足‘电梯瘾’。”在中山路土生土长的潘煜说。
40多年过去,但童年的温馨记忆让潘煜十分怀念。今年春节期间,她在中山路开了一家“国潮年货店”,游客可以在店内体验扎灯笼、剪窗花、编中国结等民俗活动,多的时候一天迎来140多名体验者。恒达注册官网
“这些集体记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,也是一座城市不可忘却的文化遗产。”潘煜说,“我们每个人都在成长、在改变,中山路也历经变迁,多了传统的文化韵味。”
天色渐沉,中山路上越发热闹,传统民俗演员举着祥龙主题灯笼匆匆路过,准备开始晚上的巡游演出;熙熙攘攘的游客在路中间布设的麦穗灯带中许下新年愿望,又拐进路边小店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青岛野馄饨。
“这几年,我们见证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,街区越来越繁华,人气越来越旺,但不变的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每个人都在追求更好的日子。”潘煜笑着对记者说。
本文恒达平台编辑发布,转载请注明出处
http://www.klangyiwu.org/article/gongsixinwen/827.html
声明:本站为恒达平台官方网站,敬请用户甄别以恒达平台公布的正式信息内容为准。谨防不良人士假冒!
Copyright © 2016-2024 恒达平台 版权所有 琼ICP备88888888号 恒达平台主管24小时在线!注册、代理咨询主管